今藝術296期 / 2017年5月號
內容簡介
藝術評論巨擘約翰.伯格於今年初逝世,享年90歲,身兼畫家與藝評角色的伯格,藝評創作聚焦在觀看與閱讀之間的啟示。本期《典藏.今藝術》邀請四位作者,以伯格影響力最大的著作──《觀看的方式》為基調,重探伯格之眼究竟看到了什麼。另外,編輯部將其生平與著作出版資料進行綜合性的整理,敞開伯格影響後世深遠且難以被定義的一生!
章節目錄
◎ EDITORIAL 編輯手記
66 在文化大拜拜之後,更重要的行動∣高子衿
◎ COLUMN 今專欄
68 「亞洲藝術雙年展」和「台灣美術雙年展」亟需變革!∣王嘉驥
70 分級的藝術∣馮光遠
◎ NEWS 焦點新聞
72 國際.中國.台灣
◎ SPECIAL REPORT 特別報導
86 回應《磋商之繩》∣(口述)謝德慶(文)李芹芹
◎ FEATURE 專題企畫
92 追尋另類出口 約翰.伯格紀念專輯∣(企畫)劉星佑
94 電視論文劇集中的洞見與疑慮∣林志明
98 雙重視線的相遇 藝術書寫者的聆視描繪∣高千惠
102 不純公約數下的複調觀看∣陳蕉
105 為第七人拍自傳電影 《約翰伯格的四季肖像》的隨筆影像實驗∣徐明瀚
110 約翰.伯格 說故事的人∣(整理)游雅筑
◎ COVER STORY 封面故事
112 不可見的連接 陳瀅如∣段子迎
116 靈魂的煩常與生命的原色 吳敏興的油畫藝術∣林育世
120 開放的虛空 論李光裕雕塑的形式語言、藝術觀念與當代價值∣楊心一
124 洪易彩繪動物進駐華盛頓特區 雙椽園等外館舍正式展藏台灣當代藝術∣簡秀枝
◎ SPOTLIGHT 藝壇注目
126 惠特尼雙年展2.0 依然批判,誠實不變∣謝伊琳
130 由此開始,直到無盡遠方 甘德和藝術的可能性∣王凱梅
134 最艱難的工作 關於大尾象的「—小時,沒空間,五回展」∣卞卡
138 啟動「悍圖」研究史 「硬蕊/悍圖」展∣胡永芬
◎ FORUM 藝術論壇
142 台新藝術奬的下—步? 從評選機制及給奬類別再探台新奬的變革∣(整理)高愷珮
146 檔案轉向 東亞當代藝術與台灣1960-1989∣(整理)游雅筑
◎ OBSERVATION 藝點觀察
150 朝著理想邁進 台灣藝術史研究學會首次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劉星佑
152 攝影書 關於作品展演的想像∣林怡秀丶蔡倩怡丶高愷珮
158 《一個人》,做為—種人文計畫案∣高俊宏
160 微型政治、微型歷史及其意識 再寫「365天:生活美術館」∣鄭文琦
164 開門「八」件事? 新富町文化市場尋訪∣劉星佑
168 僅僅是與不只是 嘉義藝術紀錄影展∣劉星佑
170 在那個女性主義「騷動」的年代∣蔡雨辰
◎ SNG 展覽直擊
172 國際.中國.台灣
◎ ART SCENES 展覽選介
201 多元觀念的世代面向 第15屆桃源創作奬觀察∣王俊傑
202 心靈想像中的破浪者 談王志文「八仙」系列∣林怡秀
204 浮嶼 筆墨與風景的內省探詢∣吳繼濤
205 姚氏六法 後民國的偽山水∣姚瑞中
206 微分影像 徐嘒壎影像作品中的構成與虛擬∣黃瀞瑩
208 黃啟禎 科幻與史詩的繪畫編撰者∣吳樹安
210 鏡像的照射,遇見自然 「遇見-張羽在東海」的本質追尋與藝術突圍∣李思賢
◎ CALENDAR 展覽快訊
212 展覽月報|編輯部
66 在文化大拜拜之後,更重要的行動∣高子衿
◎ COLUMN 今專欄
68 「亞洲藝術雙年展」和「台灣美術雙年展」亟需變革!∣王嘉驥
70 分級的藝術∣馮光遠
◎ NEWS 焦點新聞
72 國際.中國.台灣
◎ SPECIAL REPORT 特別報導
86 回應《磋商之繩》∣(口述)謝德慶(文)李芹芹
◎ FEATURE 專題企畫
92 追尋另類出口 約翰.伯格紀念專輯∣(企畫)劉星佑
94 電視論文劇集中的洞見與疑慮∣林志明
98 雙重視線的相遇 藝術書寫者的聆視描繪∣高千惠
102 不純公約數下的複調觀看∣陳蕉
105 為第七人拍自傳電影 《約翰伯格的四季肖像》的隨筆影像實驗∣徐明瀚
110 約翰.伯格 說故事的人∣(整理)游雅筑
◎ COVER STORY 封面故事
112 不可見的連接 陳瀅如∣段子迎
116 靈魂的煩常與生命的原色 吳敏興的油畫藝術∣林育世
120 開放的虛空 論李光裕雕塑的形式語言、藝術觀念與當代價值∣楊心一
124 洪易彩繪動物進駐華盛頓特區 雙椽園等外館舍正式展藏台灣當代藝術∣簡秀枝
◎ SPOTLIGHT 藝壇注目
126 惠特尼雙年展2.0 依然批判,誠實不變∣謝伊琳
130 由此開始,直到無盡遠方 甘德和藝術的可能性∣王凱梅
134 最艱難的工作 關於大尾象的「—小時,沒空間,五回展」∣卞卡
138 啟動「悍圖」研究史 「硬蕊/悍圖」展∣胡永芬
◎ FORUM 藝術論壇
142 台新藝術奬的下—步? 從評選機制及給奬類別再探台新奬的變革∣(整理)高愷珮
146 檔案轉向 東亞當代藝術與台灣1960-1989∣(整理)游雅筑
◎ OBSERVATION 藝點觀察
150 朝著理想邁進 台灣藝術史研究學會首次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劉星佑
152 攝影書 關於作品展演的想像∣林怡秀丶蔡倩怡丶高愷珮
158 《一個人》,做為—種人文計畫案∣高俊宏
160 微型政治、微型歷史及其意識 再寫「365天:生活美術館」∣鄭文琦
164 開門「八」件事? 新富町文化市場尋訪∣劉星佑
168 僅僅是與不只是 嘉義藝術紀錄影展∣劉星佑
170 在那個女性主義「騷動」的年代∣蔡雨辰
◎ SNG 展覽直擊
172 國際.中國.台灣
◎ ART SCENES 展覽選介
201 多元觀念的世代面向 第15屆桃源創作奬觀察∣王俊傑
202 心靈想像中的破浪者 談王志文「八仙」系列∣林怡秀
204 浮嶼 筆墨與風景的內省探詢∣吳繼濤
205 姚氏六法 後民國的偽山水∣姚瑞中
206 微分影像 徐嘒壎影像作品中的構成與虛擬∣黃瀞瑩
208 黃啟禎 科幻與史詩的繪畫編撰者∣吳樹安
210 鏡像的照射,遇見自然 「遇見-張羽在東海」的本質追尋與藝術突圍∣李思賢
◎ CALENDAR 展覽快訊
212 展覽月報|編輯部
看更多
收起來
◎ EDITORIAL 編輯手記
66 在文化大拜拜之後,更重要的行動∣高子衿
◎ COLUMN 今專欄
68 「亞洲藝術雙年展」和「台灣美術雙年展」亟需變革!∣王嘉驥
70 分級的藝術∣馮光遠
◎ NEWS 焦點新聞
72 國際.中國.台灣
◎ SPECIAL REPORT 特別報導
86 回應《磋商之繩》∣(口述)謝德慶(文)李芹芹
◎ FEATURE 專題企畫
92 追尋另類出口 約翰.伯格紀念專輯∣(企畫)劉星佑
94 電視論文劇集中的洞見與疑慮∣林志明
98 雙重視線的相遇 藝術書寫者的聆視描繪∣高千惠
102 不純公約數下的複調觀看∣陳蕉
105 為第七人拍自傳電影 《約翰伯格的四季肖像》的隨筆影像實驗∣徐明瀚
110 約翰.伯格 說故事的人∣(整理)游雅筑
◎ COVER STORY 封面故事
112 不可見的連接 陳瀅如∣段子迎
116 靈魂的煩常與生命的原色 吳敏興的油畫藝術∣林育世
120 開放的虛空 論李光裕雕塑的形式語言、藝術觀念與當代價值∣楊心一
124 洪易彩繪動物進駐華盛頓特區 雙椽園等外館舍正式展藏台灣當代藝術∣簡秀枝
◎ SPOTLIGHT 藝壇注目
126 惠特尼雙年展2.0 依然批判,誠實不變∣謝伊琳
130 由此開始,直到無盡遠方 甘德和藝術的可能性∣王凱梅
134 最艱難的工作 關於大尾象的「—小時,沒空間,五回展」∣卞卡
138 啟動「悍圖」研究史 「硬蕊/悍圖」展∣胡永芬
◎ FORUM 藝術論壇
142 台新藝術奬的下—步? 從評選機制及給奬類別再探台新奬的變革∣(整理)高愷珮
146 檔案轉向 東亞當代藝術與台灣1960-1989∣(整理)游雅筑
◎ OBSERVATION 藝點觀察
150 朝著理想邁進 台灣藝術史研究學會首次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劉星佑
152 攝影書 關於作品展演的想像∣林怡秀丶蔡倩怡丶高愷珮
158 《一個人》,做為—種人文計畫案∣高俊宏
160 微型政治、微型歷史及其意識 再寫「365天:生活美術館」∣鄭文琦
164 開門「八」件事? 新富町文化市場尋訪∣劉星佑
168 僅僅是與不只是 嘉義藝術紀錄影展∣劉星佑
170 在那個女性主義「騷動」的年代∣蔡雨辰
◎ SNG 展覽直擊
172 國際.中國.台灣
◎ ART SCENES 展覽選介
201 多元觀念的世代面向 第15屆桃源創作奬觀察∣王俊傑
202 心靈想像中的破浪者 談王志文「八仙」系列∣林怡秀
204 浮嶼 筆墨與風景的內省探詢∣吳繼濤
205 姚氏六法 後民國的偽山水∣姚瑞中
206 微分影像 徐嘒壎影像作品中的構成與虛擬∣黃瀞瑩
208 黃啟禎 科幻與史詩的繪畫編撰者∣吳樹安
210 鏡像的照射,遇見自然 「遇見-張羽在東海」的本質追尋與藝術突圍∣李思賢
◎ CALENDAR 展覽快訊
212 展覽月報|編輯部
66 在文化大拜拜之後,更重要的行動∣高子衿
◎ COLUMN 今專欄
68 「亞洲藝術雙年展」和「台灣美術雙年展」亟需變革!∣王嘉驥
70 分級的藝術∣馮光遠
◎ NEWS 焦點新聞
72 國際.中國.台灣
◎ SPECIAL REPORT 特別報導
86 回應《磋商之繩》∣(口述)謝德慶(文)李芹芹
◎ FEATURE 專題企畫
92 追尋另類出口 約翰.伯格紀念專輯∣(企畫)劉星佑
94 電視論文劇集中的洞見與疑慮∣林志明
98 雙重視線的相遇 藝術書寫者的聆視描繪∣高千惠
102 不純公約數下的複調觀看∣陳蕉
105 為第七人拍自傳電影 《約翰伯格的四季肖像》的隨筆影像實驗∣徐明瀚
110 約翰.伯格 說故事的人∣(整理)游雅筑
◎ COVER STORY 封面故事
112 不可見的連接 陳瀅如∣段子迎
116 靈魂的煩常與生命的原色 吳敏興的油畫藝術∣林育世
120 開放的虛空 論李光裕雕塑的形式語言、藝術觀念與當代價值∣楊心一
124 洪易彩繪動物進駐華盛頓特區 雙椽園等外館舍正式展藏台灣當代藝術∣簡秀枝
◎ SPOTLIGHT 藝壇注目
126 惠特尼雙年展2.0 依然批判,誠實不變∣謝伊琳
130 由此開始,直到無盡遠方 甘德和藝術的可能性∣王凱梅
134 最艱難的工作 關於大尾象的「—小時,沒空間,五回展」∣卞卡
138 啟動「悍圖」研究史 「硬蕊/悍圖」展∣胡永芬
◎ FORUM 藝術論壇
142 台新藝術奬的下—步? 從評選機制及給奬類別再探台新奬的變革∣(整理)高愷珮
146 檔案轉向 東亞當代藝術與台灣1960-1989∣(整理)游雅筑
◎ OBSERVATION 藝點觀察
150 朝著理想邁進 台灣藝術史研究學會首次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劉星佑
152 攝影書 關於作品展演的想像∣林怡秀丶蔡倩怡丶高愷珮
158 《一個人》,做為—種人文計畫案∣高俊宏
160 微型政治、微型歷史及其意識 再寫「365天:生活美術館」∣鄭文琦
164 開門「八」件事? 新富町文化市場尋訪∣劉星佑
168 僅僅是與不只是 嘉義藝術紀錄影展∣劉星佑
170 在那個女性主義「騷動」的年代∣蔡雨辰
◎ SNG 展覽直擊
172 國際.中國.台灣
◎ ART SCENES 展覽選介
201 多元觀念的世代面向 第15屆桃源創作奬觀察∣王俊傑
202 心靈想像中的破浪者 談王志文「八仙」系列∣林怡秀
204 浮嶼 筆墨與風景的內省探詢∣吳繼濤
205 姚氏六法 後民國的偽山水∣姚瑞中
206 微分影像 徐嘒壎影像作品中的構成與虛擬∣黃瀞瑩
208 黃啟禎 科幻與史詩的繪畫編撰者∣吳樹安
210 鏡像的照射,遇見自然 「遇見-張羽在東海」的本質追尋與藝術突圍∣李思賢
◎ CALENDAR 展覽快訊
212 展覽月報|編輯部
您可能會喜歡
<
>
同類型熱門書藉
-
今藝術&投資 383...
作者: 典藏藝術家庭 -
典藏古美術 383...
作者: 典藏藝術家庭 -
今藝術&投資 382...
作者: 典藏藝術家庭 -
典藏古美術 382...
作者: 典藏藝術家庭 -
典藏古美術 381...
作者: 典藏藝術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