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日子享生活誌 NO.24
內容簡介
說不出口的,就讓音樂來說
你喜歡聽音樂嘛?《小日子》006期,曾經做過「日常生活需要音樂 No Music No Life」的封面故事,把音樂定義為生活要件。因為我們自己的生活裡,不論上下班通勤、念書寫稿、跑步、做瑜伽、甚至做家事、放鬆入眠⋯⋯隨時隨地都有音樂陪伴。三月份台灣發生了「318學運」(如果大家想了解事情始末,網路搜尋可以找到成千上萬筆的資訊),從學生在3月18日晚上衝進立法院開始到這期截稿前夕,社群網路訊息不停傳播,周遭朋友的相繼投入,還有混亂的新聞資訊,幾乎每天只要睜開眼,就會因為大量的社群貼文、即時新聞而感到焦慮緊張。相信那幾天,很多人都跟我一樣,要工作、要照顧家人,要維持日常生活軌道,但是心理卻因社會氛圍的不安,產生劇烈質變。學運第二天,開始有些獨立樂團的歌手、創作人,跑到學運現場搭起舞台,輪流上台演唱創作歌曲給台下成群靜坐的參與民眾聽,這種自發性的街頭演唱會,紓緩現場原本詭譎緊繃的氛圍,同時這些創作人也透過歌曲表達他們對於國家政策的觀感與對學運的支持。
這讓我想到:音樂是種情緒出口。於是,我也試著開始在「小日子 × 好生活」的臉書粉絲團上,陸續張貼了客語創作歌手林生祥的〈百年追求〉、吳志寧的〈島〉,以及專欄作家馬世芳推薦的1960年代初、Bob Dylan 21歲時寫的反戰民謠〈The Times TheyAre A-Changin'〉。這些歌曲快速地得到了不少「讚」,因為這些歌的詞曲,替不知道該如何表達意見的朋友們,說出了他們心裡想說的話。
這就是音樂的力量。就像這期封面故事「音樂引領生活找回常軌」裡,音樂製作人李欣芸所說的「音樂是種神祕的密碼⋯⋯任何破碎的靈魂來到音樂面前,都可以被療癒,都可以被解救。」但是音樂之於我們的生活,不只有如此。四月號《小日子》採訪了十多位各行各業的創意工作者,分享音樂之於他們,還有激發心智、提供靈感、紓緩身心等種種功能,因為生活不只需要音樂,而是心靈的定錨。
你喜歡聽音樂嘛?《小日子》006期,曾經做過「日常生活需要音樂 No Music No Life」的封面故事,把音樂定義為生活要件。因為我們自己的生活裡,不論上下班通勤、念書寫稿、跑步、做瑜伽、甚至做家事、放鬆入眠⋯⋯隨時隨地都有音樂陪伴。三月份台灣發生了「318學運」(如果大家想了解事情始末,網路搜尋可以找到成千上萬筆的資訊),從學生在3月18日晚上衝進立法院開始到這期截稿前夕,社群網路訊息不停傳播,周遭朋友的相繼投入,還有混亂的新聞資訊,幾乎每天只要睜開眼,就會因為大量的社群貼文、即時新聞而感到焦慮緊張。相信那幾天,很多人都跟我一樣,要工作、要照顧家人,要維持日常生活軌道,但是心理卻因社會氛圍的不安,產生劇烈質變。學運第二天,開始有些獨立樂團的歌手、創作人,跑到學運現場搭起舞台,輪流上台演唱創作歌曲給台下成群靜坐的參與民眾聽,這種自發性的街頭演唱會,紓緩現場原本詭譎緊繃的氛圍,同時這些創作人也透過歌曲表達他們對於國家政策的觀感與對學運的支持。
這讓我想到:音樂是種情緒出口。於是,我也試著開始在「小日子 × 好生活」的臉書粉絲團上,陸續張貼了客語創作歌手林生祥的〈百年追求〉、吳志寧的〈島〉,以及專欄作家馬世芳推薦的1960年代初、Bob Dylan 21歲時寫的反戰民謠〈The Times TheyAre A-Changin'〉。這些歌曲快速地得到了不少「讚」,因為這些歌的詞曲,替不知道該如何表達意見的朋友們,說出了他們心裡想說的話。
這就是音樂的力量。就像這期封面故事「音樂引領生活找回常軌」裡,音樂製作人李欣芸所說的「音樂是種神祕的密碼⋯⋯任何破碎的靈魂來到音樂面前,都可以被療癒,都可以被解救。」但是音樂之於我們的生活,不只有如此。四月號《小日子》採訪了十多位各行各業的創意工作者,分享音樂之於他們,還有激發心智、提供靈感、紓緩身心等種種功能,因為生活不只需要音樂,而是心靈的定錨。
章節目錄
封面故事
李欣芸:任何破碎的靈魂 在音樂前都可以被療癒
陳映之:生活場景加入音樂 每個當下會更有活力
林生祥:生活中聽音樂、養小孩 進行限時創作
魏籽:選擇音樂 決定空間情緒
宋冬野、阮慶岳、陳玠安、許匡匡、Steve Leggat、張吉民、何曉玫、陳智輝幾位創意人士 生活中聽的音樂
東柏林一處地窖 爵士擂台正流動上演
倫敦小酒館 和電影明星並肩聽現場
北參道的咖啡館 有音樂演出才開門
從台北街頭 走進爵士年代的平行時空
聊聊天
平路VS劉克襄:灣、澳、涌 是香港最迷人的地方
一件事
米果:棒球是療癒和淚水的道場.
吳東龍:款待旅人 就是最高明的設計.
水瓶子:深夜食堂的純麥滋味 回想老台北的城南故事
許育華:關於毛巾的一些主張.
黃小黛:簡單日常蘿蔔料理 記憶家的滋味.
張與庭:在諾丁丘 得到的總是遠多於想像
葉思吟:台東龍田村的移居聚落.
翁瑞雄:三〇年代 日常市街的美術設計
專欄
馬世芳:革命與戰歌:從「國際歌」談起
羅文傑:坐船體驗舊曼谷
飛小魚:在南橫公路跑看百里自然美景
創作對話
咖啡館每天進行的點心味覺創作
我們喜愛的藝文事物
羅健毓喜愛的展覽.趙士麃喜愛的電影.牛俊強喜愛的書籍.左一喜愛的書籍
李欣芸:任何破碎的靈魂 在音樂前都可以被療癒
陳映之:生活場景加入音樂 每個當下會更有活力
林生祥:生活中聽音樂、養小孩 進行限時創作
魏籽:選擇音樂 決定空間情緒
宋冬野、阮慶岳、陳玠安、許匡匡、Steve Leggat、張吉民、何曉玫、陳智輝幾位創意人士 生活中聽的音樂
東柏林一處地窖 爵士擂台正流動上演
倫敦小酒館 和電影明星並肩聽現場
北參道的咖啡館 有音樂演出才開門
從台北街頭 走進爵士年代的平行時空
聊聊天
平路VS劉克襄:灣、澳、涌 是香港最迷人的地方
一件事
米果:棒球是療癒和淚水的道場.
吳東龍:款待旅人 就是最高明的設計.
水瓶子:深夜食堂的純麥滋味 回想老台北的城南故事
許育華:關於毛巾的一些主張.
黃小黛:簡單日常蘿蔔料理 記憶家的滋味.
張與庭:在諾丁丘 得到的總是遠多於想像
葉思吟:台東龍田村的移居聚落.
翁瑞雄:三〇年代 日常市街的美術設計
專欄
馬世芳:革命與戰歌:從「國際歌」談起
羅文傑:坐船體驗舊曼谷
飛小魚:在南橫公路跑看百里自然美景
創作對話
咖啡館每天進行的點心味覺創作
我們喜愛的藝文事物
羅健毓喜愛的展覽.趙士麃喜愛的電影.牛俊強喜愛的書籍.左一喜愛的書籍
看更多
收起來
封面故事
李欣芸:任何破碎的靈魂 在音樂前都可以被療癒
陳映之:生活場景加入音樂 每個當下會更有活力
林生祥:生活中聽音樂、養小孩 進行限時創作
魏籽:選擇音樂 決定空間情緒
宋冬野、阮慶岳、陳玠安、許匡匡、Steve Leggat、張吉民、何曉玫、陳智輝幾位創意人士 生活中聽的音樂
東柏林一處地窖 爵士擂台正流動上演
倫敦小酒館 和電影明星並肩聽現場
北參道的咖啡館 有音樂演出才開門
從台北街頭 走進爵士年代的平行時空
聊聊天
平路VS劉克襄:灣、澳、涌 是香港最迷人的地方
一件事
米果:棒球是療癒和淚水的道場.
吳東龍:款待旅人 就是最高明的設計.
水瓶子:深夜食堂的純麥滋味 回想老台北的城南故事
許育華:關於毛巾的一些主張.
黃小黛:簡單日常蘿蔔料理 記憶家的滋味.
張與庭:在諾丁丘 得到的總是遠多於想像
葉思吟:台東龍田村的移居聚落.
翁瑞雄:三〇年代 日常市街的美術設計
專欄
馬世芳:革命與戰歌:從「國際歌」談起
羅文傑:坐船體驗舊曼谷
飛小魚:在南橫公路跑看百里自然美景
創作對話
咖啡館每天進行的點心味覺創作
我們喜愛的藝文事物
羅健毓喜愛的展覽.趙士麃喜愛的電影.牛俊強喜愛的書籍.左一喜愛的書籍
李欣芸:任何破碎的靈魂 在音樂前都可以被療癒
陳映之:生活場景加入音樂 每個當下會更有活力
林生祥:生活中聽音樂、養小孩 進行限時創作
魏籽:選擇音樂 決定空間情緒
宋冬野、阮慶岳、陳玠安、許匡匡、Steve Leggat、張吉民、何曉玫、陳智輝幾位創意人士 生活中聽的音樂
東柏林一處地窖 爵士擂台正流動上演
倫敦小酒館 和電影明星並肩聽現場
北參道的咖啡館 有音樂演出才開門
從台北街頭 走進爵士年代的平行時空
聊聊天
平路VS劉克襄:灣、澳、涌 是香港最迷人的地方
一件事
米果:棒球是療癒和淚水的道場.
吳東龍:款待旅人 就是最高明的設計.
水瓶子:深夜食堂的純麥滋味 回想老台北的城南故事
許育華:關於毛巾的一些主張.
黃小黛:簡單日常蘿蔔料理 記憶家的滋味.
張與庭:在諾丁丘 得到的總是遠多於想像
葉思吟:台東龍田村的移居聚落.
翁瑞雄:三〇年代 日常市街的美術設計
專欄
馬世芳:革命與戰歌:從「國際歌」談起
羅文傑:坐船體驗舊曼谷
飛小魚:在南橫公路跑看百里自然美景
創作對話
咖啡館每天進行的點心味覺創作
我們喜愛的藝文事物
羅健毓喜愛的展覽.趙士麃喜愛的電影.牛俊強喜愛的書籍.左一喜愛的書籍
您可能會喜歡
<
>
同類型熱門書藉
-
小日子享生活誌 ...
作者: oneday -
新生活报 ( 4908...
作者: 生活杂志 -
新生活报 ( 4907...
作者: 生活杂志 -
新生活报 ( 4909...
作者: 生活杂志 -
酒訊雜誌8月號/2...
作者: 酒訊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