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Pubu飽讀電子書

幼獅文藝2022年2月號

出版日期:2022/02/01
出版:幼獅文化 / 幼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語言:繁體中文(台灣)
檔案格式: PDF(適合平板)
頁數:132
ID:283564

月費吃到飽

每月91元起
立即訂閱
※站內所有提供的內容皆為電子書版本。

內容簡介

本期主題

本期專題【靈感應援 創造者的資料櫃】

打開。關上。把什麼放進去。
關上。打開。把什麼取出來。

使熟悉與陌生反覆互換位置地玩耍。
尋寶。拆解。拼圖。命名。設謎。破譯。連結。
為了昨日,將明日畫成導航的地圖,築造起倉廩;
為了明日,挑揀昨日,儲下旅途的乘具與衣食。

本期專輯,我們邀請各領域創造者,
分享他們面對、進出依賴甚深的資料庫時,
進行詮釋、活化應用與(再)創造的思路與種種準備。
有時候,僅是那些資料自身(包括各種作品),
當它們被收納到一個合適位置,
便像一扇扇只等著開啟就足以激盪感受與想像的門或窗……

■傾身細語
除溼機/夏夏
■作家功課
儲備神明的符令/連明偉
請小心愛護歷史宅/班與唐
負面遺產的數位索引卡/路那
與資料共處的工序/劉旭鈞
■起點檢索
門/阿尼默
■採集大地聲響
風潮音樂總監吳金黛談《萬籟的絮語》/秋懷
■摹畫自然
永續的生態資料庫/黃瀚嶢
■人間取材
《壹週刊》「後來怎麼了」、「坦白講」歷練的採訪心法/陳函謙
陳函謙談《我不是自己的》/皓瑋
■設計語彙流轉
台灣現代物資料庫/黃子欽
■漫畫詮釋
把史料轉譯成漫畫,他們是怎麼做到的?/陳怡靜
■編劇抽屜
編劇的搜尋引擎/詹傑
■藝術筆記
伊通公園網站/陳晞
■借看工作檯
音樂作家的日常建檔好物/BRIEN
■編者願望
藏鏡人的藏寶庫/董淨瑋
■作品檢視整理
忙著創作而忘記收納,會引發不幸/陳夏民
■核心思索
數位人文學/翁稷安
■存檔超連結
肉/吳思鋒
摺好的臉/陳心容
■面向未來
資料庫的「個性化」/石文誠
■優遊昔往
臺史博數位資源平台與資料庫舉隅/謝燕蓉
■資料庫報報
歷史文化文物創作好站及其他47/編輯部
藝術人文生活雜誌好站27/編輯部
■文史資料轉譯
將歷史材料化用為文學創作的課堂練習/陳允元
菊元百貨店二三事〉呂珮綾
你不知道的事:陳逸松/李政廷
金門澡堂──追尋記憶/林芷伶
一切就是機遇〉阮氏黃美
微光與深雪/詹斯閔
徬徨遊戲/林淵智
帝國少年夢/高于婷
成為賴林詠詩的那天/林雲清
往事就是我的安慰/邱諭湘
密碼錯誤超過次數/邱映寰
■命題軌跡
近五年綜合性文學、藝術、人文刊物封面專輯題名略覽

章節目錄

目錄

■本期要目
編輯室報告∥踟躕地誌╱丁名慶

–脈動–
散步在他方∥新加坡/張郁國、倫敦/賀婕、柏林/林承億、荷蘭/王幸慈
幻遊地∥《古見同學是溝通魯蛇》/熊一蘋、幸運(?)少女組/林巧棠
心樂園∥Fearless(Taylor’s Version)/林文心、結婚時聽的歌/楚然
可對人言的二三誓:鼓風小輯∥雄中「鼓風」人的回望/陳育萱
可對人言的二三誓:鼓風小輯∥局部速寫/方子齊
可對人言的二三誓:鼓風小輯∥因為你說起那片星空/蔡孟融
可對人言的二三誓:鼓風小輯∥我在遠處為你的幸福而祈禱/邱軍達
可對人言的二三誓:鼓風小輯∥雲/陳宗騰
可對人言的二三誓:鼓風小輯∥記號/許誌麟

–專欄–
顯影計畫∥槍與象牙/李屏瑤
碧鸚鵡與紅薔薇∥任性的想像/盛浩偉
土星時間∥逢魔時間/蔣亞妮
魂與紀∥雄性黑寡婦盧世侯/蘇致亨
魂與紀∥鬆餅/謝子凡
魂與紀∥首購買房記/騷夏

–讀世界–
當月作家∥房慧真談新作《草莓與灰燼》文/洪啟軒
延伸閱讀∥邊緣一直都在/陳又津
第一本書∥王和平《色情白噪音that’s the hormones speaking》/陳柏煜
深度書評∥林妏霜《滿島光未眠》/栩栩
深度書評∥王和平《色情白噪音that’s the hormones speaking》/馬翊航
二月選書∥《菊花如何夜行軍》、《那些狂烈的安靜》╱張馨潔
二月選書∥《海上霸權》、《攀登的奧義》╱謝爾庭
雜誌盒子∥《SAMPLE樣本》雜誌/冬耳

–封面專題–
靈感應援
■傾身細語
除溼機/夏夏
■作家功課
儲備神明的符令/連明偉
請小心愛護歷史宅/班與唐
負面遺產的數位索引卡/路那
與資料共處的工序/劉旭鈞
■起點檢索
門/阿尼默
■採集大地聲響
風潮音樂總監吳金黛談《萬籟的絮語》/秋懷
■摹畫自然
永續的生態資料庫/黃瀚嶢
■人間取材
《壹週刊》「後來怎麼了」、「坦白講」歷練的採訪心法/陳函謙
陳函謙談《我不是自己的》/皓瑋
■設計語彙流轉
台灣現代物資料庫/黃子欽
■漫畫詮釋
把史料轉譯成漫畫,他們是怎麼做到的?/陳怡靜
■編劇抽屜
編劇的搜尋引擎/詹傑
■藝術筆記
伊通公園網站/陳晞
■借看工作檯
音樂作家的日常建檔好物/BRIEN
■編者願望
藏鏡人的藏寶庫/董淨瑋
■作品檢視整理
忙著創作而忘記收納,會引發不幸/陳夏民
■核心思索
數位人文學/翁稷安
■存檔超連結
肉/吳思鋒
摺好的臉/陳心容
■面向未來
資料庫的「個性化」/石文誠
■優遊昔往
臺史博數位資源平台與資料庫舉隅/謝燕蓉
■資料庫報報
歷史文化文物創作好站及其他47/編輯部
藝術人文生活雜誌好站27/編輯部
■文史資料轉譯
將歷史材料化用為文學創作的課堂練習/陳允元
菊元百貨店二三事〉呂珮綾
你不知道的事:陳逸松/李政廷
金門澡堂──追尋記憶/林芷伶
一切就是機遇〉阮氏黃美
微光與深雪/詹斯閔
徬徨遊戲/林淵智
帝國少年夢/高于婷
成為賴林詠詩的那天/林雲清
往事就是我的安慰/邱諭湘
密碼錯誤超過次數/邱映寰
■命題軌跡
近五年綜合性文學、藝術、人文刊物封面專輯題名略覽

–寫星球–
變形記∥貓形/崔舜華
疑問集∥「在十分接近馬的時刻/把那匹馬/從心中牽出來」那是怎麼發生的?/游善鈞
夢中見∥逃生/曾祥芸
風化窗∥霧中風景/林佳樺
未名書∥走過/吳俞萱
Youth Show∥路邊嘔吐:開拍、碩士論文與失戀╱吳易珊
Youth Show評∥評吳易珊〈路邊嘔吐:開拍、碩士論文與失戀〉/蕭詒徽
散文∥花時/鄭喬
新詩∥撫摸河岸、異化的人/尚玉婷

作者的話

踟躕地誌
/丁名慶

做這一期專輯的最初念頭,是出於素樸的好奇:想看看創造者們的靈感抽屜,像打開房門,打開衣櫃鞋櫃冰箱玩具櫃,打開腦袋,都有什麼奇妙之物?那些四界尋覓或偶遇,還未成為作品的資料、前素材,總誘人想像無數種創造者想帶領我們前往的未知之境。
又或者,對那些豐富得使人在獲得充實愉悅之前引發更多困惑焦慮的資料,他們如何提出觀察、脈絡梳理與詮釋?雖然那早已是工作和生活一部分,我們卻不只一次在邀稿時感受到,那些他們本人覺得稀鬆平常到偶爾自我懷疑的習慣,在外人眼中,卻是充滿啟發的祕笈心法或工具眉角。
因而也有點像是悄悄地跟蹤,看他們日常散步:設定路線、篤定前進或徬徨於擇路、跟誰打招呼、靜觀迎面降臨的什麼、逗留某處、臨時拐進一條小徑、按計畫抵達或提前折返……彷彿見證,不盡相同於創作過程的,他們如何在那樣的時刻,既是與自己緊密相處,練習思索與發聲,又是逐漸成為自己。

我自己比較常擁有的,則是相反感覺。譬如最近較頻繁回老家,會順手「處理」一些起碼十年以上未翻閱的書籍文件。當初它們確實是作為某種(一廂情願認定日後總有用的)「資料」留存的──但沒預設年限,未分類建檔,總以為很快再見(像某些岌岌可危的朋友關係那樣)。甚至夢想有一天會擁有一個終極(?)資料庫,各種資料無須我費神就會自己跑到該去(??)的地方,站好躺好。而我終會做出艾可「無盡的名單」那樣的點名板;有用不完的時間可從容探視它們:各種題材、領域的印刷物與雜誌。從前工作時的計畫草稿、表格或塗鴉。留言條問候函答謝卡書信,某些作家的手稿校稿影本。雞肋以上,斷捨離未滿。
這常一再引發不知如何是好的心情,且輕易跟自己人生處境連結,更生哀沮,只好寄望於來日。下次再面對。日積月累,若資料們有靈有情,怕都要生出恨意來了吧。
明明我都知道的。癥結是曾以為我們之間有無限的時間。等等我,你們會成為更酷更好的東西。我們會一起更好。如今很明顯已是自欺欺人。
儘管如此,它們還是偶爾能在意料之外的時刻發揮作用。說起來還不少邀稿對象,就是在各種(困陷於資料前的)踟躕場景中,突然冒出「就決定是你了」的念頭,儘管眼前並未出現對方名字或直接相關的文字概念。那也像極了,我們跟隨誰的散步,突然看到他/他表情一亮但不知所以然的時刻。
於是我們也由此逐漸積累了自己的散步時數(並使自身成為「資料的資料」):在途中,有作家分享日常資料功課,如何兼顧機遇與紀律,隨興與執著;整理材料的踏實或煩惱;還收獲提醒,作品也是需要善加收納應用的資料;以及「後資料」時期,公共典藏或個人存檔,在這數位時代、大疫時代,要怎樣活轉,與時俱進?
那確實回應了我們製作過程曾有的忐忑:(遭拋捨多於留存的)紙本刊物在這樣一個高速製造、積累、衍生又不能不汰逐各種巨量資料的年代,是否不合時宜?但當精彩來稿們一篇篇印出攤開眼前時,那樣的忐忑卻幾乎消匿──不僅是回想起尋找、可從各種角度看待、過濾各種資料本身的樂趣,也因「觸及」而具體地意識到:資料(庫)們如何由時間的經驗物變成(各種意思)空間中的收藏,又怎樣彷如不放棄地提出邀請,使人們贖回獨屬於自己的創造時刻呢?

看更多
收起來

目錄

■本期要目
編輯室報告∥踟躕地誌╱丁名慶

–脈動–
散步在他方∥新加坡/張郁國、倫敦/賀婕、柏林/林承億、荷蘭/王幸慈
幻遊地∥《古見同學是溝通魯蛇》/熊一蘋、幸運(?)少女組/林巧棠
心樂園∥Fearless(Taylor’s Version)/林文心、結婚時聽的歌/楚然
可對人言的二三誓:鼓風小輯∥雄中「鼓風」人的回望/陳育萱
可對人言的二三誓:鼓風小輯∥局部速寫/方子齊
可對人言的二三誓:鼓風小輯∥因為你說起那片星空/蔡孟融
可對人言的二三誓:鼓風小輯∥我在遠處為你的幸福而祈禱/邱軍達
可對人言的二三誓:鼓風小輯∥雲/陳宗騰
可對人言的二三誓:鼓風小輯∥記號/許誌麟

–專欄–
顯影計畫∥槍與象牙/李屏瑤
碧鸚鵡與紅薔薇∥任性的想像/盛浩偉
土星時間∥逢魔時間/蔣亞妮
魂與紀∥雄性黑寡婦盧世侯/蘇致亨
魂與紀∥鬆餅/謝子凡
魂與紀∥首購買房記/騷夏

–讀世界–
當月作家∥房慧真談新作《草莓與灰燼》文/洪啟軒
延伸閱讀∥邊緣一直都在/陳又津
第一本書∥王和平《色情白噪音that’s the hormones speaking》/陳柏煜
深度書評∥林妏霜《滿島光未眠》/栩栩
深度書評∥王和平《色情白噪音that’s the hormones speaking》/馬翊航
二月選書∥《菊花如何夜行軍》、《那些狂烈的安靜》╱張馨潔
二月選書∥《海上霸權》、《攀登的奧義》╱謝爾庭
雜誌盒子∥《SAMPLE樣本》雜誌/冬耳

–封面專題–
靈感應援
■傾身細語
除溼機/夏夏
■作家功課
儲備神明的符令/連明偉
請小心愛護歷史宅/班與唐
負面遺產的數位索引卡/路那
與資料共處的工序/劉旭鈞
■起點檢索
門/阿尼默
■採集大地聲響
風潮音樂總監吳金黛談《萬籟的絮語》/秋懷
■摹畫自然
永續的生態資料庫/黃瀚嶢
■人間取材
《壹週刊》「後來怎麼了」、「坦白講」歷練的採訪心法/陳函謙
陳函謙談《我不是自己的》/皓瑋
■設計語彙流轉
台灣現代物資料庫/黃子欽
■漫畫詮釋
把史料轉譯成漫畫,他們是怎麼做到的?/陳怡靜
■編劇抽屜
編劇的搜尋引擎/詹傑
■藝術筆記
伊通公園網站/陳晞
■借看工作檯
音樂作家的日常建檔好物/BRIEN
■編者願望
藏鏡人的藏寶庫/董淨瑋
■作品檢視整理
忙著創作而忘記收納,會引發不幸/陳夏民
■核心思索
數位人文學/翁稷安
■存檔超連結
肉/吳思鋒
摺好的臉/陳心容
■面向未來
資料庫的「個性化」/石文誠
■優遊昔往
臺史博數位資源平台與資料庫舉隅/謝燕蓉
■資料庫報報
歷史文化文物創作好站及其他47/編輯部
藝術人文生活雜誌好站27/編輯部
■文史資料轉譯
將歷史材料化用為文學創作的課堂練習/陳允元
菊元百貨店二三事〉呂珮綾
你不知道的事:陳逸松/李政廷
金門澡堂──追尋記憶/林芷伶
一切就是機遇〉阮氏黃美
微光與深雪/詹斯閔
徬徨遊戲/林淵智
帝國少年夢/高于婷
成為賴林詠詩的那天/林雲清
往事就是我的安慰/邱諭湘
密碼錯誤超過次數/邱映寰
■命題軌跡
近五年綜合性文學、藝術、人文刊物封面專輯題名略覽

–寫星球–
變形記∥貓形/崔舜華
疑問集∥「在十分接近馬的時刻/把那匹馬/從心中牽出來」那是怎麼發生的?/游善鈞
夢中見∥逃生/曾祥芸
風化窗∥霧中風景/林佳樺
未名書∥走過/吳俞萱
Youth Show∥路邊嘔吐:開拍、碩士論文與失戀╱吳易珊
Youth Show評∥評吳易珊〈路邊嘔吐:開拍、碩士論文與失戀〉/蕭詒徽
散文∥花時/鄭喬
新詩∥撫摸河岸、異化的人/尚玉婷

作者的話

踟躕地誌
/丁名慶

做這一期專輯的最初念頭,是出於素樸的好奇:想看看創造者們的靈感抽屜,像打開房門,打開衣櫃鞋櫃冰箱玩具櫃,打開腦袋,都有什麼奇妙之物?那些四界尋覓或偶遇,還未成為作品的資料、前素材,總誘人想像無數種創造者想帶領我們前往的未知之境。
又或者,對那些豐富得使人在獲得充實愉悅之前引發更多困惑焦慮的資料,他們如何提出觀察、脈絡梳理與詮釋?雖然那早已是工作和生活一部分,我們卻不只一次在邀稿時感受到,那些他們本人覺得稀鬆平常到偶爾自我懷疑的習慣,在外人眼中,卻是充滿啟發的祕笈心法或工具眉角。
因而也有點像是悄悄地跟蹤,看他們日常散步:設定路線、篤定前進或徬徨於擇路、跟誰打招呼、靜觀迎面降臨的什麼、逗留某處、臨時拐進一條小徑、按計畫抵達或提前折返……彷彿見證,不盡相同於創作過程的,他們如何在那樣的時刻,既是與自己緊密相處,練習思索與發聲,又是逐漸成為自己。

我自己比較常擁有的,則是相反感覺。譬如最近較頻繁回老家,會順手「處理」一些起碼十年以上未翻閱的書籍文件。當初它們確實是作為某種(一廂情願認定日後總有用的)「資料」留存的──但沒預設年限,未分類建檔,總以為很快再見(像某些岌岌可危的朋友關係那樣)。甚至夢想有一天會擁有一個終極(?)資料庫,各種資料無須我費神就會自己跑到該去(??)的地方,站好躺好。而我終會做出艾可「無盡的名單」那樣的點名板;有用不完的時間可從容探視它們:各種題材、領域的印刷物與雜誌。從前工作時的計畫草稿、表格或塗鴉。留言條問候函答謝卡書信,某些作家的手稿校稿影本。雞肋以上,斷捨離未滿。
這常一再引發不知如何是好的心情,且輕易跟自己人生處境連結,更生哀沮,只好寄望於來日。下次再面對。日積月累,若資料們有靈有情,怕都要生出恨意來了吧。
明明我都知道的。癥結是曾以為我們之間有無限的時間。等等我,你們會成為更酷更好的東西。我們會一起更好。如今很明顯已是自欺欺人。
儘管如此,它們還是偶爾能在意料之外的時刻發揮作用。說起來還不少邀稿對象,就是在各種(困陷於資料前的)踟躕場景中,突然冒出「就決定是你了」的念頭,儘管眼前並未出現對方名字或直接相關的文字概念。那也像極了,我們跟隨誰的散步,突然看到他/他表情一亮但不知所以然的時刻。
於是我們也由此逐漸積累了自己的散步時數(並使自身成為「資料的資料」):在途中,有作家分享日常資料功課,如何兼顧機遇與紀律,隨興與執著;整理材料的踏實或煩惱;還收獲提醒,作品也是需要善加收納應用的資料;以及「後資料」時期,公共典藏或個人存檔,在這數位時代、大疫時代,要怎樣活轉,與時俱進?
那確實回應了我們製作過程曾有的忐忑:(遭拋捨多於留存的)紙本刊物在這樣一個高速製造、積累、衍生又不能不汰逐各種巨量資料的年代,是否不合時宜?但當精彩來稿們一篇篇印出攤開眼前時,那樣的忐忑卻幾乎消匿──不僅是回想起尋找、可從各種角度看待、過濾各種資料本身的樂趣,也因「觸及」而具體地意識到:資料(庫)們如何由時間的經驗物變成(各種意思)空間中的收藏,又怎樣彷如不放棄地提出邀請,使人們贖回獨屬於自己的創造時刻呢?

留言Facebook

顯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