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Pubu飽讀電子書

邁向屏東學:認識論、社會結構與社區營造

出版日期:2017/05/05
出版:華藝數位 / 開學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陳其南、李錦旭、陳秋坤、王御風、施雅軒 等
語言:繁體中文(台灣)
檔案格式: PDF(適合平板)
頁數:412
ID:204193

月費吃到飽

每月91元起
立即訂閱
※站內所有提供的內容皆為電子書版本。

內容簡介

本書的內容由在地國立屏東大學的教授們,與一群關心在地文史的工作者,多年來默默地耕耘,組織自發性的研究社群,從可參考的地方文史縣誌、耆老訪談、口述歷史及田野調查等,去呈現「屏東的過去、現在與未來」一個完整的面貌,也營造出一個地方學的特色研究亮點。

  本書定名《邁向屏東學:認識論、社會結構與社區營造》,即是編輯小組從舉辦12屆的「南臺灣社會發展研討會」所發表的論文中,精挑細選出15篇有關屏東研究的代表論文,並經原作者增修後編輯而成,內容涵蓋從學理分析的認識論(2篇)、社會結構(7篇),到社會實踐的社區營造(6篇),體例堪稱完備,亦為後續研究者開啟研究「屏東學」之大門。

章節目錄

一、認識論
1.地方誌、博物學與屏東知識圖像─文獻與書寫類型的轉換軌跡(陳其南,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兼任教授)
2.地方學的形塑:南方經驗的反思(李錦旭,屏東大學社會發展學系副教授)

二、社會結構
3. 近代屏東地域社會結構、權力關係與「屏東人」概念的形成,1750-1920
(陳秋坤,前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研究員)
4.從日治屏東市(街)議員看社會領導階層之變遷(1920-1945)(王御風,高雄海洋科技大學基礎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5.屏東戰場,1786-1788:一個歷史地理學的討論(施雅軒,高雄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副教授)
6.義民與地方控制:雍正年間的山豬毛事件與下淡水營的成立(李文良,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7.臺灣檳榔進出口的尺度論述(凃函君,嘉義大學應用歷史學系專案助理教授
8. tjaucikel與milimilingan的交疊―排灣族傳統領域的地景敘事初探
(高至誠,高雄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博士生)
9.一個天主教村落的形成――萬金與聖母聖殿的天主教文化(戴文鋒,臺南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三、社區營造
10.權力空間變遷下的在地參與:以七佳部落(tjuvecekadan)為例(郭東雄,屏東大學原住民族學士學位專班助理教授)
11.農村型社區營造的地方知識建構:以水泉社區風貌營造工程社區培力歷程為例之行動研究(王敏州,屏東縣社區營造中心主持人)
12.從屏東研究的角度談眷村議題:以勝利眷村為例(黃鼎倫,大仁科技大學文創產業研究所教授;王玉霞,大仁科技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所碩士;葉慶元,屏東縣愛鄉協會副總幹事)
13.以網絡結構觀點談公私部門協力關係治理:以屏東縣莫拉克風災災後社區自主重建為例(周芬姿,美和科技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
14.重建韌性:從屏東的環境治理創新,探討社會生態系統模式(謝宜臻,臺南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15.回應氣候變遷的在地參與─以林邊光采濕地為例(林淑惠,成功大學建築所博士候選人;陳世明,成功大學建築所副教授)

看更多
收起來

一、認識論
1.地方誌、博物學與屏東知識圖像─文獻與書寫類型的轉換軌跡(陳其南,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兼任教授)
2.地方學的形塑:南方經驗的反思(李錦旭,屏東大學社會發展學系副教授)

二、社會結構
3. 近代屏東地域社會結構、權力關係與「屏東人」概念的形成,1750-1920
(陳秋坤,前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研究員)
4.從日治屏東市(街)議員看社會領導階層之變遷(1920-1945)(王御風,高雄海洋科技大學基礎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5.屏東戰場,1786-1788:一個歷史地理學的討論(施雅軒,高雄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副教授)
6.義民與地方控制:雍正年間的山豬毛事件與下淡水營的成立(李文良,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7.臺灣檳榔進出口的尺度論述(凃函君,嘉義大學應用歷史學系專案助理教授
8. tjaucikel與milimilingan的交疊―排灣族傳統領域的地景敘事初探
(高至誠,高雄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博士生)
9.一個天主教村落的形成――萬金與聖母聖殿的天主教文化(戴文鋒,臺南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三、社區營造
10.權力空間變遷下的在地參與:以七佳部落(tjuvecekadan)為例(郭東雄,屏東大學原住民族學士學位專班助理教授)
11.農村型社區營造的地方知識建構:以水泉社區風貌營造工程社區培力歷程為例之行動研究(王敏州,屏東縣社區營造中心主持人)
12.從屏東研究的角度談眷村議題:以勝利眷村為例(黃鼎倫,大仁科技大學文創產業研究所教授;王玉霞,大仁科技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所碩士;葉慶元,屏東縣愛鄉協會副總幹事)
13.以網絡結構觀點談公私部門協力關係治理:以屏東縣莫拉克風災災後社區自主重建為例(周芬姿,美和科技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
14.重建韌性:從屏東的環境治理創新,探討社會生態系統模式(謝宜臻,臺南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15.回應氣候變遷的在地參與─以林邊光采濕地為例(林淑惠,成功大學建築所博士候選人;陳世明,成功大學建築所副教授)

留言Facebook

顯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