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藝術&投資 363期 / 2022年12月號
內容簡介
本期主題:視窗外的身影 台灣藝術史中的「遺珠」
------
從一個簡單的提問開始:「誰是你心目中台灣美術的遺珠?」專題首先邀請沈伯丞與陳懷恩老師進行對話。沈伯丞以阿里阿德涅的絲線為引,說明我們的歷史視野與視野之外,如何因為觀看視角的改變影響我們看到的面貌,進而影響書寫。循著絲線,陳懷恩將藝術史的建構脈絡與英雄榜情節乃至於台灣藝術史書寫中的根本連結,以一種詼諧幽默的方式娓娓道來。在第二部分中,我們採訪了陳貺怡、曾少千、林志明三位藝術史學者,以及趙素堅、施俊兆、陳泊文、紀嘉華四位不同年齡層的收藏家,請他們與我們分享對「遺珠」的選擇、思考、與觀看。無獨有偶地,眾人紛紛觸及到人物選擇外,關於藝術整體環境、畫廊、美術館、市場、藝術書寫與研究……等結構的交織與影響,於是讓我們對藝術與藝術史的建構,有了一個更鮮活、立體的影像。最終,高千惠老師對「出土與遺珠」概念的再思考,既可說是專題最初的提問,也可作為最後的再反思。於是,當我們打算再次建構台灣藝術史時,我們希望呈現、反映的世界究竟是什麼?值得我們細細思考。(企劃/朱貽安)
------
從一個簡單的提問開始:「誰是你心目中台灣美術的遺珠?」專題首先邀請沈伯丞與陳懷恩老師進行對話。沈伯丞以阿里阿德涅的絲線為引,說明我們的歷史視野與視野之外,如何因為觀看視角的改變影響我們看到的面貌,進而影響書寫。循著絲線,陳懷恩將藝術史的建構脈絡與英雄榜情節乃至於台灣藝術史書寫中的根本連結,以一種詼諧幽默的方式娓娓道來。在第二部分中,我們採訪了陳貺怡、曾少千、林志明三位藝術史學者,以及趙素堅、施俊兆、陳泊文、紀嘉華四位不同年齡層的收藏家,請他們與我們分享對「遺珠」的選擇、思考、與觀看。無獨有偶地,眾人紛紛觸及到人物選擇外,關於藝術整體環境、畫廊、美術館、市場、藝術書寫與研究……等結構的交織與影響,於是讓我們對藝術與藝術史的建構,有了一個更鮮活、立體的影像。最終,高千惠老師對「出土與遺珠」概念的再思考,既可說是專題最初的提問,也可作為最後的再反思。於是,當我們打算再次建構台灣藝術史時,我們希望呈現、反映的世界究竟是什麼?值得我們細細思考。(企劃/朱貽安)
章節目錄
◎ EDITORIAL 編輯手記
42 不存在的框架∣嚴瀟瀟
◎ COLUMN 今專欄
44 藝術與禮物∣耿一偉
46 一場遊戲一場夢∣姚謙
48 藝術抄襲∣洪三雄
50 影響藝術家市場成敗的四個關鍵要素∣張銀鏘
◎ MISSING PIECES 名單之後
52 菲律賓群島戰役中歸來的士兵:石原紫山∣王丹檥
◎ ART TALK 相談室
54 我們從不吝嗇耗費時間,將一件衣服琢磨好 專訪皆川明談服飾的感性∣張玉音
◎ SPECIAL REPORT 特別企畫
58 前衛藝術的地方性展現 《流變的展覽:北縣美展與前衛實驗1992-1997》新書發表∣林芷筠
60 深鑿一條影像敘事之路 從卓越新聞獎看張乾琦的創作∣嚴瀟瀟
◎ FEATURE 專題企畫
62 視窗外的身影──台灣藝術史中的「遺珠」∣朱貽安
64 歷史視野與其外∣沈伯丞
68 藝術史與英雄榜∣陳懷恩
70 陳貺怡:台灣美術史的「邱亞才現象」∣朱貽安
72 曾少千:從葉世強、王信看台灣主流藝術史論述之缺憾∣嚴瀟瀟
74 林志明:電影與建築的典藏空缺∣林芷筠
76 趙素堅:從美術館的再爬梳中相遇∣朱貽安
77 施俊兆:失落的50、60 與70 年代∣朱貽安
78 陳泊文:定義決定遺珠不同的面貌∣朱貽安
79 紀嘉華:從體制結構看前輩藝術家的遺落∣朱貽安
80 出土與遺珠的概念──台灣藝術史矯正過程的再思考∣高千惠
◎ OBSERVATION 藝點觀察
84 潛入物質世界最深處 帕梅拉・羅森克朗茨的創造性有機體∣嚴瀟瀟
88 台新藝術獎20週年 與社會交往的台新藝術獎∣呂佩怡
92 台新藝術獎20週年 「劇場性」與「身體性」之流變與重新定義∣周伶芝
96 台新藝術獎20週年 在台新藝術獎20年的軌跡中回看視覺藝術生態發展∣馮馨
100 皮耶.蘇拉吉:「方法越有限,表達越強烈。」∣Artprice.com
◎ SPOTLIGHT 藝壇注目
102 火與冰的領悟 江賢二的創作變奏與多層次自由向度∣嚴瀟瀟
106 野放途 藝術家的高雄境遇∣洪威喆
108 1990年代的星叢:沃夫岡・提爾曼斯回顧展「無懼觀看」∣謝佩君
112 無法擺脫的空間記憶 豪瑟沃斯香港空間邁克・凱利個展「次諧波橘色深淵」∣勞麗麗
114 當幽默成了一劑藥 周文斗個展「1005室」∣黎家怡
◎ RESULTS 拍賣結果
116 邁入新氣象,勇立新登峰 中誠2022秋季拍賣「現代與當代藝術」∣中誠拍賣
◎ ART FAIR 藝博會直擊
118 三十而立 創造永續的藝術生態環境 2022台北藝術博覽會∣朱貽安
◎ ART SCENES 展覽選介
122 金碧輝煌 唯真不滅 王新篤第二十七回 釉裏紅瓷器特展∣李明怡
124 以永續發展為願景 第八屆公共藝術獎頒獎典禮∣林芷筠
126 永續與自我實現的藝術 側記「2022臺灣銀行藝術祭─繪畫季及攝影季」頒獎典禮∣林芷筠
128 影像本質的再探討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聚現:111年全國美術展攝影類」及「造影:當代虛擬敘事」∣林芷筠
129 共享生命之境 政大公企中心公共藝術計畫∣林昆穎
42 不存在的框架∣嚴瀟瀟
◎ COLUMN 今專欄
44 藝術與禮物∣耿一偉
46 一場遊戲一場夢∣姚謙
48 藝術抄襲∣洪三雄
50 影響藝術家市場成敗的四個關鍵要素∣張銀鏘
◎ MISSING PIECES 名單之後
52 菲律賓群島戰役中歸來的士兵:石原紫山∣王丹檥
◎ ART TALK 相談室
54 我們從不吝嗇耗費時間,將一件衣服琢磨好 專訪皆川明談服飾的感性∣張玉音
◎ SPECIAL REPORT 特別企畫
58 前衛藝術的地方性展現 《流變的展覽:北縣美展與前衛實驗1992-1997》新書發表∣林芷筠
60 深鑿一條影像敘事之路 從卓越新聞獎看張乾琦的創作∣嚴瀟瀟
◎ FEATURE 專題企畫
62 視窗外的身影──台灣藝術史中的「遺珠」∣朱貽安
64 歷史視野與其外∣沈伯丞
68 藝術史與英雄榜∣陳懷恩
70 陳貺怡:台灣美術史的「邱亞才現象」∣朱貽安
72 曾少千:從葉世強、王信看台灣主流藝術史論述之缺憾∣嚴瀟瀟
74 林志明:電影與建築的典藏空缺∣林芷筠
76 趙素堅:從美術館的再爬梳中相遇∣朱貽安
77 施俊兆:失落的50、60 與70 年代∣朱貽安
78 陳泊文:定義決定遺珠不同的面貌∣朱貽安
79 紀嘉華:從體制結構看前輩藝術家的遺落∣朱貽安
80 出土與遺珠的概念──台灣藝術史矯正過程的再思考∣高千惠
◎ OBSERVATION 藝點觀察
84 潛入物質世界最深處 帕梅拉・羅森克朗茨的創造性有機體∣嚴瀟瀟
88 台新藝術獎20週年 與社會交往的台新藝術獎∣呂佩怡
92 台新藝術獎20週年 「劇場性」與「身體性」之流變與重新定義∣周伶芝
96 台新藝術獎20週年 在台新藝術獎20年的軌跡中回看視覺藝術生態發展∣馮馨
100 皮耶.蘇拉吉:「方法越有限,表達越強烈。」∣Artprice.com
◎ SPOTLIGHT 藝壇注目
102 火與冰的領悟 江賢二的創作變奏與多層次自由向度∣嚴瀟瀟
106 野放途 藝術家的高雄境遇∣洪威喆
108 1990年代的星叢:沃夫岡・提爾曼斯回顧展「無懼觀看」∣謝佩君
112 無法擺脫的空間記憶 豪瑟沃斯香港空間邁克・凱利個展「次諧波橘色深淵」∣勞麗麗
114 當幽默成了一劑藥 周文斗個展「1005室」∣黎家怡
◎ RESULTS 拍賣結果
116 邁入新氣象,勇立新登峰 中誠2022秋季拍賣「現代與當代藝術」∣中誠拍賣
◎ ART FAIR 藝博會直擊
118 三十而立 創造永續的藝術生態環境 2022台北藝術博覽會∣朱貽安
◎ ART SCENES 展覽選介
122 金碧輝煌 唯真不滅 王新篤第二十七回 釉裏紅瓷器特展∣李明怡
124 以永續發展為願景 第八屆公共藝術獎頒獎典禮∣林芷筠
126 永續與自我實現的藝術 側記「2022臺灣銀行藝術祭─繪畫季及攝影季」頒獎典禮∣林芷筠
128 影像本質的再探討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聚現:111年全國美術展攝影類」及「造影:當代虛擬敘事」∣林芷筠
129 共享生命之境 政大公企中心公共藝術計畫∣林昆穎
看更多
收起來
◎ EDITORIAL 編輯手記
42 不存在的框架∣嚴瀟瀟
◎ COLUMN 今專欄
44 藝術與禮物∣耿一偉
46 一場遊戲一場夢∣姚謙
48 藝術抄襲∣洪三雄
50 影響藝術家市場成敗的四個關鍵要素∣張銀鏘
◎ MISSING PIECES 名單之後
52 菲律賓群島戰役中歸來的士兵:石原紫山∣王丹檥
◎ ART TALK 相談室
54 我們從不吝嗇耗費時間,將一件衣服琢磨好 專訪皆川明談服飾的感性∣張玉音
◎ SPECIAL REPORT 特別企畫
58 前衛藝術的地方性展現 《流變的展覽:北縣美展與前衛實驗1992-1997》新書發表∣林芷筠
60 深鑿一條影像敘事之路 從卓越新聞獎看張乾琦的創作∣嚴瀟瀟
◎ FEATURE 專題企畫
62 視窗外的身影──台灣藝術史中的「遺珠」∣朱貽安
64 歷史視野與其外∣沈伯丞
68 藝術史與英雄榜∣陳懷恩
70 陳貺怡:台灣美術史的「邱亞才現象」∣朱貽安
72 曾少千:從葉世強、王信看台灣主流藝術史論述之缺憾∣嚴瀟瀟
74 林志明:電影與建築的典藏空缺∣林芷筠
76 趙素堅:從美術館的再爬梳中相遇∣朱貽安
77 施俊兆:失落的50、60 與70 年代∣朱貽安
78 陳泊文:定義決定遺珠不同的面貌∣朱貽安
79 紀嘉華:從體制結構看前輩藝術家的遺落∣朱貽安
80 出土與遺珠的概念──台灣藝術史矯正過程的再思考∣高千惠
◎ OBSERVATION 藝點觀察
84 潛入物質世界最深處 帕梅拉・羅森克朗茨的創造性有機體∣嚴瀟瀟
88 台新藝術獎20週年 與社會交往的台新藝術獎∣呂佩怡
92 台新藝術獎20週年 「劇場性」與「身體性」之流變與重新定義∣周伶芝
96 台新藝術獎20週年 在台新藝術獎20年的軌跡中回看視覺藝術生態發展∣馮馨
100 皮耶.蘇拉吉:「方法越有限,表達越強烈。」∣Artprice.com
◎ SPOTLIGHT 藝壇注目
102 火與冰的領悟 江賢二的創作變奏與多層次自由向度∣嚴瀟瀟
106 野放途 藝術家的高雄境遇∣洪威喆
108 1990年代的星叢:沃夫岡・提爾曼斯回顧展「無懼觀看」∣謝佩君
112 無法擺脫的空間記憶 豪瑟沃斯香港空間邁克・凱利個展「次諧波橘色深淵」∣勞麗麗
114 當幽默成了一劑藥 周文斗個展「1005室」∣黎家怡
◎ RESULTS 拍賣結果
116 邁入新氣象,勇立新登峰 中誠2022秋季拍賣「現代與當代藝術」∣中誠拍賣
◎ ART FAIR 藝博會直擊
118 三十而立 創造永續的藝術生態環境 2022台北藝術博覽會∣朱貽安
◎ ART SCENES 展覽選介
122 金碧輝煌 唯真不滅 王新篤第二十七回 釉裏紅瓷器特展∣李明怡
124 以永續發展為願景 第八屆公共藝術獎頒獎典禮∣林芷筠
126 永續與自我實現的藝術 側記「2022臺灣銀行藝術祭─繪畫季及攝影季」頒獎典禮∣林芷筠
128 影像本質的再探討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聚現:111年全國美術展攝影類」及「造影:當代虛擬敘事」∣林芷筠
129 共享生命之境 政大公企中心公共藝術計畫∣林昆穎
42 不存在的框架∣嚴瀟瀟
◎ COLUMN 今專欄
44 藝術與禮物∣耿一偉
46 一場遊戲一場夢∣姚謙
48 藝術抄襲∣洪三雄
50 影響藝術家市場成敗的四個關鍵要素∣張銀鏘
◎ MISSING PIECES 名單之後
52 菲律賓群島戰役中歸來的士兵:石原紫山∣王丹檥
◎ ART TALK 相談室
54 我們從不吝嗇耗費時間,將一件衣服琢磨好 專訪皆川明談服飾的感性∣張玉音
◎ SPECIAL REPORT 特別企畫
58 前衛藝術的地方性展現 《流變的展覽:北縣美展與前衛實驗1992-1997》新書發表∣林芷筠
60 深鑿一條影像敘事之路 從卓越新聞獎看張乾琦的創作∣嚴瀟瀟
◎ FEATURE 專題企畫
62 視窗外的身影──台灣藝術史中的「遺珠」∣朱貽安
64 歷史視野與其外∣沈伯丞
68 藝術史與英雄榜∣陳懷恩
70 陳貺怡:台灣美術史的「邱亞才現象」∣朱貽安
72 曾少千:從葉世強、王信看台灣主流藝術史論述之缺憾∣嚴瀟瀟
74 林志明:電影與建築的典藏空缺∣林芷筠
76 趙素堅:從美術館的再爬梳中相遇∣朱貽安
77 施俊兆:失落的50、60 與70 年代∣朱貽安
78 陳泊文:定義決定遺珠不同的面貌∣朱貽安
79 紀嘉華:從體制結構看前輩藝術家的遺落∣朱貽安
80 出土與遺珠的概念──台灣藝術史矯正過程的再思考∣高千惠
◎ OBSERVATION 藝點觀察
84 潛入物質世界最深處 帕梅拉・羅森克朗茨的創造性有機體∣嚴瀟瀟
88 台新藝術獎20週年 與社會交往的台新藝術獎∣呂佩怡
92 台新藝術獎20週年 「劇場性」與「身體性」之流變與重新定義∣周伶芝
96 台新藝術獎20週年 在台新藝術獎20年的軌跡中回看視覺藝術生態發展∣馮馨
100 皮耶.蘇拉吉:「方法越有限,表達越強烈。」∣Artprice.com
◎ SPOTLIGHT 藝壇注目
102 火與冰的領悟 江賢二的創作變奏與多層次自由向度∣嚴瀟瀟
106 野放途 藝術家的高雄境遇∣洪威喆
108 1990年代的星叢:沃夫岡・提爾曼斯回顧展「無懼觀看」∣謝佩君
112 無法擺脫的空間記憶 豪瑟沃斯香港空間邁克・凱利個展「次諧波橘色深淵」∣勞麗麗
114 當幽默成了一劑藥 周文斗個展「1005室」∣黎家怡
◎ RESULTS 拍賣結果
116 邁入新氣象,勇立新登峰 中誠2022秋季拍賣「現代與當代藝術」∣中誠拍賣
◎ ART FAIR 藝博會直擊
118 三十而立 創造永續的藝術生態環境 2022台北藝術博覽會∣朱貽安
◎ ART SCENES 展覽選介
122 金碧輝煌 唯真不滅 王新篤第二十七回 釉裏紅瓷器特展∣李明怡
124 以永續發展為願景 第八屆公共藝術獎頒獎典禮∣林芷筠
126 永續與自我實現的藝術 側記「2022臺灣銀行藝術祭─繪畫季及攝影季」頒獎典禮∣林芷筠
128 影像本質的再探討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聚現:111年全國美術展攝影類」及「造影:當代虛擬敘事」∣林芷筠
129 共享生命之境 政大公企中心公共藝術計畫∣林昆穎
您可能會喜歡
<
>
同類型熱門書藉
-
今藝術&投資 383...
作者: 典藏藝術家庭 -
典藏古美術 383...
作者: 典藏藝術家庭 -
今藝術&投資 382...
作者: 典藏藝術家庭 -
典藏古美術 382...
作者: 典藏藝術家庭 -
典藏古美術 381...
作者: 典藏藝術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