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日子享生活誌 NO.75
內容簡介
被大海溫柔環抱 我們的家
迎接盛夏,七月號我們決定給讀者滿滿的海味。這一期編輯們全員出動,分頭前往宜蘭、基隆、花蓮、澎湖,帶回四篇海邊的故事,有些受訪者是移居,有些是本地人,共同點是他們將自己的人生融進當地海洋之中,從他們的生活裡可以看見臺灣海邊的不同文化,透過他們的眼睛,也看見環繞著島這四周的海洋,如何溫柔地照顧著我們。
原本是旅行婚紗攝影師的唐采伶,因為取景常前往澎湖,漸漸跟這個小島結下不解之緣,而後移居到澎湖,無意間發現岸上聚集了大量海漂廢棄物,開始努力撿拾海漂物並於進行海廢創作的 O2 Lab 海漂實驗室,開放工作室讓大家一起淨灘及改造,采伶說:「一開始我也不知道這條路行不行得通,但每次遇到困難,大海似乎有種絕處逢生的力量。」即使做著撿拾廢棄物這麼費力的事,采伶卻融入了當地的放鬆與浪漫:「我發現澎湖人只要下了班就會有度假的心情,即使有煩心的事情,到海邊看看海,很快就忘記。」
在花蓮的洄遊吧的創辦人Gigi 家裡經營漁場,在求學期間常常聽到同學討論,「為何臺灣只有海鮮文化,沒有海洋文化?」決心從零開始學起,天天跑市場觀察殺魚賣魚,也跟家裡一步步學習定置漁法,「傳統市場其實就是戰場,裡面有許多不足為外人道的學問。」以往個性躁進的她,生活總被進度所追趕,長期跟海洋一起生活的舅舅勸她:「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著急也沒有用。」
基隆星濱山共創工作室的召集人林書豪並非基隆本地人,但偶然中被正濱漁港的日落所感動,而決定落地生根,用藝術重現港口的生命。日據時期曾經是臺灣第一大港的正濱漁港,帶動了造船、拆船、漁網、五金、製冰等相關產業鏈,書豪及他的夥伴們將港口的點點滴滴收集起來,以音樂、影像、空間等內容策展,結合走讀、講座及工作坊等形式傳遞漁港生活文化,「我常常覺得自己的心和海是很靠近的」。
臺灣四面環海,不同的區域有不同的海相、生活文化及飲食風貌,就像伍佰老師在〈海上的島〉這首歌所唱的:「海上的島鳥的厝/美麗的世界真少有/海上的島鳥的厝/千辛萬苦的一個巢」希望看完這一期,你能夠開始以不一樣的角度去看待我們身邊的這片海。鬱悶的時候,也別忘了去海邊走走,身為島的孩子,沒有什麼海洋帶不走的煩惱。
迎接盛夏,七月號我們決定給讀者滿滿的海味。這一期編輯們全員出動,分頭前往宜蘭、基隆、花蓮、澎湖,帶回四篇海邊的故事,有些受訪者是移居,有些是本地人,共同點是他們將自己的人生融進當地海洋之中,從他們的生活裡可以看見臺灣海邊的不同文化,透過他們的眼睛,也看見環繞著島這四周的海洋,如何溫柔地照顧著我們。
原本是旅行婚紗攝影師的唐采伶,因為取景常前往澎湖,漸漸跟這個小島結下不解之緣,而後移居到澎湖,無意間發現岸上聚集了大量海漂廢棄物,開始努力撿拾海漂物並於進行海廢創作的 O2 Lab 海漂實驗室,開放工作室讓大家一起淨灘及改造,采伶說:「一開始我也不知道這條路行不行得通,但每次遇到困難,大海似乎有種絕處逢生的力量。」即使做著撿拾廢棄物這麼費力的事,采伶卻融入了當地的放鬆與浪漫:「我發現澎湖人只要下了班就會有度假的心情,即使有煩心的事情,到海邊看看海,很快就忘記。」
在花蓮的洄遊吧的創辦人Gigi 家裡經營漁場,在求學期間常常聽到同學討論,「為何臺灣只有海鮮文化,沒有海洋文化?」決心從零開始學起,天天跑市場觀察殺魚賣魚,也跟家裡一步步學習定置漁法,「傳統市場其實就是戰場,裡面有許多不足為外人道的學問。」以往個性躁進的她,生活總被進度所追趕,長期跟海洋一起生活的舅舅勸她:「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著急也沒有用。」
基隆星濱山共創工作室的召集人林書豪並非基隆本地人,但偶然中被正濱漁港的日落所感動,而決定落地生根,用藝術重現港口的生命。日據時期曾經是臺灣第一大港的正濱漁港,帶動了造船、拆船、漁網、五金、製冰等相關產業鏈,書豪及他的夥伴們將港口的點點滴滴收集起來,以音樂、影像、空間等內容策展,結合走讀、講座及工作坊等形式傳遞漁港生活文化,「我常常覺得自己的心和海是很靠近的」。
臺灣四面環海,不同的區域有不同的海相、生活文化及飲食風貌,就像伍佰老師在〈海上的島〉這首歌所唱的:「海上的島鳥的厝/美麗的世界真少有/海上的島鳥的厝/千辛萬苦的一個巢」希望看完這一期,你能夠開始以不一樣的角度去看待我們身邊的這片海。鬱悶的時候,也別忘了去海邊走走,身為島的孩子,沒有什麼海洋帶不走的煩惱。
章節目錄
小日子行事曆
一件事
和運河風景一起閱讀 臺南河畔旁的白色書店
到法國皮拉沙丘旅行 夏日假期的迷人開場
破美學廢墟酒吧 城市裡的嬉皮烏托邦
牠們值得更好的生活 母雞森林野放計劃
東京澀谷極小住宅 建築師的塔之家
攝影師行走手記
李盈霞:在路上
專欄
馬世芳:聽,浪來了
張曼娟:還我長頸鹿
聊聊天
陳德政 ╳ 柯泯薰:音樂像一根突如其來 縫合內心感性的細針
封面故事 Finding the Ocean
Part 1 我的海海人生
在海邊撿到一座浴室 我那隨遇而安的海廢人生
回到花蓮海岸學古漁法 慢下心和大海相處
用藝術說基隆舊港故事 每一天都和海靠得更近
走進魚市場 在南方澳和討海人學生活
Part 2 職人說心內話
SP 前往離海很近的地方
創意現場
張雍:嚴密監視的溜滑梯
工作室日常
雙和小巷裡的錫器工作室
市場旁的編輯事
吳亭諺:去日本市集擺攤
小日子享生活選
一件事
和運河風景一起閱讀 臺南河畔旁的白色書店
到法國皮拉沙丘旅行 夏日假期的迷人開場
破美學廢墟酒吧 城市裡的嬉皮烏托邦
牠們值得更好的生活 母雞森林野放計劃
東京澀谷極小住宅 建築師的塔之家
攝影師行走手記
李盈霞:在路上
專欄
馬世芳:聽,浪來了
張曼娟:還我長頸鹿
聊聊天
陳德政 ╳ 柯泯薰:音樂像一根突如其來 縫合內心感性的細針
封面故事 Finding the Ocean
Part 1 我的海海人生
在海邊撿到一座浴室 我那隨遇而安的海廢人生
回到花蓮海岸學古漁法 慢下心和大海相處
用藝術說基隆舊港故事 每一天都和海靠得更近
走進魚市場 在南方澳和討海人學生活
Part 2 職人說心內話
SP 前往離海很近的地方
創意現場
張雍:嚴密監視的溜滑梯
工作室日常
雙和小巷裡的錫器工作室
市場旁的編輯事
吳亭諺:去日本市集擺攤
小日子享生活選
看更多
收起來
小日子行事曆
一件事
和運河風景一起閱讀 臺南河畔旁的白色書店
到法國皮拉沙丘旅行 夏日假期的迷人開場
破美學廢墟酒吧 城市裡的嬉皮烏托邦
牠們值得更好的生活 母雞森林野放計劃
東京澀谷極小住宅 建築師的塔之家
攝影師行走手記
李盈霞:在路上
專欄
馬世芳:聽,浪來了
張曼娟:還我長頸鹿
聊聊天
陳德政 ╳ 柯泯薰:音樂像一根突如其來 縫合內心感性的細針
封面故事 Finding the Ocean
Part 1 我的海海人生
在海邊撿到一座浴室 我那隨遇而安的海廢人生
回到花蓮海岸學古漁法 慢下心和大海相處
用藝術說基隆舊港故事 每一天都和海靠得更近
走進魚市場 在南方澳和討海人學生活
Part 2 職人說心內話
SP 前往離海很近的地方
創意現場
張雍:嚴密監視的溜滑梯
工作室日常
雙和小巷裡的錫器工作室
市場旁的編輯事
吳亭諺:去日本市集擺攤
小日子享生活選
一件事
和運河風景一起閱讀 臺南河畔旁的白色書店
到法國皮拉沙丘旅行 夏日假期的迷人開場
破美學廢墟酒吧 城市裡的嬉皮烏托邦
牠們值得更好的生活 母雞森林野放計劃
東京澀谷極小住宅 建築師的塔之家
攝影師行走手記
李盈霞:在路上
專欄
馬世芳:聽,浪來了
張曼娟:還我長頸鹿
聊聊天
陳德政 ╳ 柯泯薰:音樂像一根突如其來 縫合內心感性的細針
封面故事 Finding the Ocean
Part 1 我的海海人生
在海邊撿到一座浴室 我那隨遇而安的海廢人生
回到花蓮海岸學古漁法 慢下心和大海相處
用藝術說基隆舊港故事 每一天都和海靠得更近
走進魚市場 在南方澳和討海人學生活
Part 2 職人說心內話
SP 前往離海很近的地方
創意現場
張雍:嚴密監視的溜滑梯
工作室日常
雙和小巷裡的錫器工作室
市場旁的編輯事
吳亭諺:去日本市集擺攤
小日子享生活選
您可能會喜歡
<
>
同類型熱門書藉
-
小日子享生活誌 ...
作者: oneday -
新生活报 ( 4908...
作者: 生活杂志 -
新生活报 ( 4907...
作者: 生活杂志 -
新生活报 ( 4909...
作者: 生活杂志 -
酒訊雜誌8月號/2...
作者: 酒訊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