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三傳(中)
內容簡介
春秋三傳就是註釋《春秋》的書,有左氏、公羊、穀梁三家,稱為「春秋三傳」。另有鄒氏、夾氏二家,但早在漢朝即已失傳。
《漢書•藝文志》與《史記・十二諸侯年表》將春秋三傳的淵源說得很詳細:《穀梁傳》的解經風格比較平實,與《公羊傳》形成對比。因此東晉范寧評《春秋》三傳的特色說:「《左氏》艷而富,其失也巫。《穀梁》清而婉,其失也短。《公羊》辯而裁,其失也俗。」然而,《公羊》、《穀梁》二傳的史學地位並無法與《左傳》相比。《穀梁傳》影響最小,不及《公羊傳》,更遑論《左傳》。南宋的朱熹說:「以三傳言之,左氏是史學,《公》、《穀》是經學。史學者記得事卻詳,於道理上便差。經學者於義理上有功,然記事多誤。」三傳既是史學,又是經學,在唐代同列九經,在宋代同列十三經。
《春秋》是中國古代記事史書的通稱。據《漢書•藝文志》和《史記•十二諸侯年表》記載,孔子作《春秋》時,與左丘明參觀魯國的史記,據行事,論人道,假日月以定曆數,藉明聘以正禮樂,其中有所褒諱貶損,不可寫明,乃口授弟子。而弟子們後來所言互異。左丘明惟恐弟子各安其意,以失其實,故討論本事而作傳,證明夫子不以空言說經。至於《公》、《穀》二傳,則是口傳要義,傳了幾代以後,始寫成文字。
《公羊傳》是齊國的公羊高受傳於子夏,再傳其子,子孫口耳相傳,到漢景帝時,由公羊高的玄孫公羊壽與齊人胡母生合寫成書,《穀梁傳》至何時何人始著為書,史記不詳,據《漢志》注,只知始承傳者是魯國的穀梁子。顏師古注,穀梁子名喜,桓譚《新論》以為名赤,王充《論衡》以為名置,阮孝緒《七錄》以為名俶。四名何者為是,難以考證。
《左傳》原名《左氏春秋》,漢代改稱《春秋左氏傳》,簡稱《左傳》。舊時相傳是春秋末年左丘明為解釋孔子的《春秋》而作。《左傳》實質上是一部獨立撰寫的史書。它起自魯隱公元年(公元前722年),止於魯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以《春秋》為本,通過記述春秋時期的具體史實來說明《春秋》的綱目,歸為儒家重要經典之一。它是記錄春秋時期社會狀況的重要典籍,工於記事,長於記人。內容多取材於王室檔案、魯史策書、諸侯國史等。記事基本以《春秋》魯十二公為次序,內容包括諸侯國之間的聘問、會盟、征伐、婚喪、篡弒等,對後世史學、文學都有重要影響。主要記錄了周王室的衰微,諸侯爭霸的歷史,對各類禮儀規範、典章制度、社會風俗、民族關係、道德觀念、天文地理、曆法時令、古代文獻、神話傳說、歌謠言語均有記述和評論。晉范寧評「春秋三傳」的特色說:「《左氏》艷而富,其失也巫(指多敘鬼神之事)。《穀梁》清而婉,其失也短。《公羊》辯而裁,其失也俗。」當然,這只是一家之言。《左傳》是研究先秦歷史和春秋時期歷史的重要文獻,它代表了先秦史學的最高成就,對後世的史學產生了很大影響,特別是對確立編年史史書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它補充並豐富了《春秋》的內容,不單記魯國一國的史實,還兼記各國歷史;不但記政治大事,還廣泛涉及社會各個領域的「小事」;一改《春秋》流水帳式的記史方法,內容豐富,代之以有系統、有組織的史書編纂方法;不但記春秋時史實,而且引徵了許多古代史實。這就大大提高了《左傳》的史料價值。
《公羊傳》亦稱《春秋公羊傳》、《公羊春秋》,是專門解釋《春秋》的一部典籍,其起止年代與《春秋》一致,即公元前722年至公元前481年,其釋史十分簡略,而著重闡釋《春秋》所謂的「微言大義」,用問答的方式解經。其作者舊題是戰國時期齊人公羊高,他受學於孔子弟子子夏,後來成為傳《春秋》的三大家之一。
《穀梁傳》又稱《穀梁春秋》、《春秋穀梁傳》。是為《春秋》作註解的儒家經典。傳說孔子的弟子子夏將這部書的內容口頭傳給穀梁赤(一名穀梁俶,字元始),穀梁赤將它寫成書記錄下來,但實際上這部書的口頭傳說雖然早已有了,但其成書時間是在西漢。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用這種方式來註解《春秋》,它是研究儒家思想從戰國時期到漢朝演變的重要文獻。其記載的時間起於魯隱公元年,終於魯哀公十四年,體裁與《公羊傳》相似。其作者相傳是子夏的弟子,戰國時魯人穀梁赤(赤或作喜、嘉、俶、寘)。起初也為口頭傳授,至西漢時才成書。晉人范寧撰《春秋穀梁傳集解》,唐朝楊士勛作《春秋穀梁傳疏》,清朝鐘文烝所撰《穀梁補註》為清代學者註解《穀梁傳》的較好注本。(維基百科)
《漢書•藝文志》與《史記・十二諸侯年表》將春秋三傳的淵源說得很詳細:《穀梁傳》的解經風格比較平實,與《公羊傳》形成對比。因此東晉范寧評《春秋》三傳的特色說:「《左氏》艷而富,其失也巫。《穀梁》清而婉,其失也短。《公羊》辯而裁,其失也俗。」然而,《公羊》、《穀梁》二傳的史學地位並無法與《左傳》相比。《穀梁傳》影響最小,不及《公羊傳》,更遑論《左傳》。南宋的朱熹說:「以三傳言之,左氏是史學,《公》、《穀》是經學。史學者記得事卻詳,於道理上便差。經學者於義理上有功,然記事多誤。」三傳既是史學,又是經學,在唐代同列九經,在宋代同列十三經。
《春秋》是中國古代記事史書的通稱。據《漢書•藝文志》和《史記•十二諸侯年表》記載,孔子作《春秋》時,與左丘明參觀魯國的史記,據行事,論人道,假日月以定曆數,藉明聘以正禮樂,其中有所褒諱貶損,不可寫明,乃口授弟子。而弟子們後來所言互異。左丘明惟恐弟子各安其意,以失其實,故討論本事而作傳,證明夫子不以空言說經。至於《公》、《穀》二傳,則是口傳要義,傳了幾代以後,始寫成文字。
《公羊傳》是齊國的公羊高受傳於子夏,再傳其子,子孫口耳相傳,到漢景帝時,由公羊高的玄孫公羊壽與齊人胡母生合寫成書,《穀梁傳》至何時何人始著為書,史記不詳,據《漢志》注,只知始承傳者是魯國的穀梁子。顏師古注,穀梁子名喜,桓譚《新論》以為名赤,王充《論衡》以為名置,阮孝緒《七錄》以為名俶。四名何者為是,難以考證。
《左傳》原名《左氏春秋》,漢代改稱《春秋左氏傳》,簡稱《左傳》。舊時相傳是春秋末年左丘明為解釋孔子的《春秋》而作。《左傳》實質上是一部獨立撰寫的史書。它起自魯隱公元年(公元前722年),止於魯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以《春秋》為本,通過記述春秋時期的具體史實來說明《春秋》的綱目,歸為儒家重要經典之一。它是記錄春秋時期社會狀況的重要典籍,工於記事,長於記人。內容多取材於王室檔案、魯史策書、諸侯國史等。記事基本以《春秋》魯十二公為次序,內容包括諸侯國之間的聘問、會盟、征伐、婚喪、篡弒等,對後世史學、文學都有重要影響。主要記錄了周王室的衰微,諸侯爭霸的歷史,對各類禮儀規範、典章制度、社會風俗、民族關係、道德觀念、天文地理、曆法時令、古代文獻、神話傳說、歌謠言語均有記述和評論。晉范寧評「春秋三傳」的特色說:「《左氏》艷而富,其失也巫(指多敘鬼神之事)。《穀梁》清而婉,其失也短。《公羊》辯而裁,其失也俗。」當然,這只是一家之言。《左傳》是研究先秦歷史和春秋時期歷史的重要文獻,它代表了先秦史學的最高成就,對後世的史學產生了很大影響,特別是對確立編年史史書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它補充並豐富了《春秋》的內容,不單記魯國一國的史實,還兼記各國歷史;不但記政治大事,還廣泛涉及社會各個領域的「小事」;一改《春秋》流水帳式的記史方法,內容豐富,代之以有系統、有組織的史書編纂方法;不但記春秋時史實,而且引徵了許多古代史實。這就大大提高了《左傳》的史料價值。
《公羊傳》亦稱《春秋公羊傳》、《公羊春秋》,是專門解釋《春秋》的一部典籍,其起止年代與《春秋》一致,即公元前722年至公元前481年,其釋史十分簡略,而著重闡釋《春秋》所謂的「微言大義」,用問答的方式解經。其作者舊題是戰國時期齊人公羊高,他受學於孔子弟子子夏,後來成為傳《春秋》的三大家之一。
《穀梁傳》又稱《穀梁春秋》、《春秋穀梁傳》。是為《春秋》作註解的儒家經典。傳說孔子的弟子子夏將這部書的內容口頭傳給穀梁赤(一名穀梁俶,字元始),穀梁赤將它寫成書記錄下來,但實際上這部書的口頭傳說雖然早已有了,但其成書時間是在西漢。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用這種方式來註解《春秋》,它是研究儒家思想從戰國時期到漢朝演變的重要文獻。其記載的時間起於魯隱公元年,終於魯哀公十四年,體裁與《公羊傳》相似。其作者相傳是子夏的弟子,戰國時魯人穀梁赤(赤或作喜、嘉、俶、寘)。起初也為口頭傳授,至西漢時才成書。晉人范寧撰《春秋穀梁傳集解》,唐朝楊士勛作《春秋穀梁傳疏》,清朝鐘文烝所撰《穀梁補註》為清代學者註解《穀梁傳》的較好注本。(維基百科)
章節目錄
春秋 目錄
卷首
綱領
王朝世表
年表
王朝列國世次
王朝列國興廢說
列國爵姓
名號歸一圖
卷一 隠公
卷二 桓公
卷三 莊公
卷四 閔公
卷五 僖公上
卷六 僖公下 上冊
卷七 文公
卷八 宣公
卷九 成公
卷十 襄公上
卷十一 襄公下 中冊
卷十二 昭公上
卷十三 昭公中
卷十四 昭公下
卷十五 定公
卷十六 哀公 下冊
附錄經傳
陸氏三傳世文音義
卷首
綱領
王朝世表
年表
王朝列國世次
王朝列國興廢說
列國爵姓
名號歸一圖
卷一 隠公
卷二 桓公
卷三 莊公
卷四 閔公
卷五 僖公上
卷六 僖公下 上冊
卷七 文公
卷八 宣公
卷九 成公
卷十 襄公上
卷十一 襄公下 中冊
卷十二 昭公上
卷十三 昭公中
卷十四 昭公下
卷十五 定公
卷十六 哀公 下冊
附錄經傳
陸氏三傳世文音義
看更多
收起來
春秋 目錄
卷首
綱領
王朝世表
年表
王朝列國世次
王朝列國興廢說
列國爵姓
名號歸一圖
卷一 隠公
卷二 桓公
卷三 莊公
卷四 閔公
卷五 僖公上
卷六 僖公下 上冊
卷七 文公
卷八 宣公
卷九 成公
卷十 襄公上
卷十一 襄公下 中冊
卷十二 昭公上
卷十三 昭公中
卷十四 昭公下
卷十五 定公
卷十六 哀公 下冊
附錄經傳
陸氏三傳世文音義
卷首
綱領
王朝世表
年表
王朝列國世次
王朝列國興廢說
列國爵姓
名號歸一圖
卷一 隠公
卷二 桓公
卷三 莊公
卷四 閔公
卷五 僖公上
卷六 僖公下 上冊
卷七 文公
卷八 宣公
卷九 成公
卷十 襄公上
卷十一 襄公下 中冊
卷十二 昭公上
卷十三 昭公中
卷十四 昭公下
卷十五 定公
卷十六 哀公 下冊
附錄經傳
陸氏三傳世文音義
您可能會喜歡
<
>
同類型熱門書藉
-
皇冠雜誌 849期 ...
作者: 皇冠雜誌 -
皇冠雜誌 848期 ...
作者: 皇冠雜誌 -
皇冠雜誌 847期 ...
作者: 皇冠雜誌